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2024级“量子信息工程实验班”与“未来网络实验班”招生简章

2025年03月19日 09:02    浏览次数:

为加快新工科的建设与发展,深入推进产学合作、产教融合育人新模式,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向现代产业学院新培养模态迈进,经学校研究决定,在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开设“量子信息工程实验班”和 “未来网络实验班”(以下简称量子班和网络班),与专业领域优势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培养高水平的新工科领域专业人才。现将2024级实验班招生相关事宜公布如下:

一、组建与培养

“量子信息工程实验班”由山东大学(威海)与山东量子科学技术研究院协商共建。

未来网络实验班”由山东大学(威海)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协商共建。

实验班与共建方通过协商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与开发教程,共建实验室和实训实习基地,合作培养师资、合作发展研究,联合打造共商、共建、共享的工程教育责任共同体,深入推进产学合作,产教融合,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使实验班成为量子信息技术领域和未来网络技术领域人才培养、学术研究、项目开发,信息服务与技术援助的载体。

实验班培养体系中所涉及的专业课、实验课、实训课和实习课程由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与共建方联合选派责任感强、教学经验丰富、水平高的优秀教师进行授课。

两个实验班培养方案中涉及的网络类系列课程将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选派专家与学校进行共建,并向两个实验班学生提供系列实验和实训平台,优先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指导。

二、相关政策

1.推荐面试研究生政策

经学校推免领导小组批准,实验班学生享有较高的推荐免试研究生的比例,比例为30%。所有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的学生均需符合学校“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基本条件,具体政策按当年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的有关规定执行。

2.本硕贯通培养模式

凡获得推免资格且选择留在本校相关专业继续深造的学生,将按照“本硕贯通”模式进行分段培养。自推免资格确定之日起,学生将参与其硕士阶段导师的科研活动,提前融入研究生学习与科研环境,为未来学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图书借阅待遇

实验班学生在借阅图书方面享受研究生同等待遇,可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丰富的学术资源,拓宽知识面,提升学术素养。

三、日常管理

1.实验班隶属于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入选“量子班”的学生将转入通信工程专业,入选“网络班”的学生将转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日常管理按照威海校区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2.实验班的学生实行淘汰制,大二学年结束,本学年不及格课程门数达到3门及以上(通识教育课除外)的学生须退回原专业学习。转出学生的后续学习按转专业的相关规定处理。

3.2024级实验班的生效学期为2025-2026-1学期,本学期拟录取至实验班的学生需继续完成原专业当学期的所有课程修读,若在此期间出现挂科或缓考情况(通识教育课除外)则取消其录取至实验班的资格。

4.录取至实验班的学生不允许参加学校组织的其他转专业活动,除达到淘汰条件的学生外,无特殊原因不再允许转出。

四、毕业与学位授予

“量子班”毕业生颁发“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证书及相应学位证书。

“网络班”毕业生颁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证书及相应学位证书。

五、报名、面试及录取说明

1.招生范围:威海校区2024级本科生。“量子班”计划招生30人,“网络班”计划招生30人。

2.报名时间:2025年4月2日09:00-4月7日16:00

 

3.报名条件:专业排名比需在前30%机电学院、商学院及数学院使用大类中的排名比,且非高考改革省份考生需为理科生,高考改革省份考生需高考时选“物理”“化学”科目。

4.报名及选拔方式:学生用手机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志愿填报,用户名为学生学号,密码为身份证号后6位。报名实验班的学生最多可以填写两个志愿,按照平行志愿的原则择优选拔,当报名人数超过计划数时按学生专业排名比进行排序以确定面试名单,面试比例为1:1,无笔试。录取名单公示前,若有学生退出,则仍按照平行志愿的方式进行调整。录取名单公示后,若有学生退出,则不再对录取学生的专业进行调整,仅在未录取名单中顺序递补

5.面试时间及录取:4月8日晚19:00。面试地点和面试学生名单将提前在教务处网站和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网站公布。面试结束后,拟录取名单将公示3日,接受师生监督。

6.有下列情况者不能参与报名:

(1)招生章程及协议规定不能转入其他专业学习的;

(2)已修通识教育必修课程成绩不及格的;

(3)受过学校处分的;

(4)无故欠缴相关费用的;

(5)其他不适合转专业的。

7.学生如有疑问,可拨打咨询电话:0631-5688614(联系人:董老师)

8.实验班招生宣讲:2025/03/28 19:30-20:30腾讯会议号:614-443-403

六、如有未尽事宜,将由学院负责进一步解释说明,确保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